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诺依曼博士低温技术讲座简记
2018年3月26日,应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曹强老师邀请,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技术物理研究所低温部门主管霍尔格·诺依曼(Dr. Holger Neumann)博士访问我校,受到学院副院长汤奇荣教授、研究所朱绍伟教授的热情接待,并做了题为Advanced cryogenic systems and technology in KIT(KIT先进低温系统与技术)的讲座,我院多名研究生、制冷与低温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参加了这次讲座。讲座同时吸引了我校材料学院、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参加。
讲座中,诺依曼博士首先为大家生动幽默的介绍了低温的基本知识、发展历史、低温的重要应用以及KIT在低温方面的最新研究项目和进展。其中包括核聚变装置中的超导磁体低温系统、中微子探测低温系统、液氢储能系统、吉瓦级液氢温区超导电机系统、离岸风机低温超导系统等等,展现了德国先进的前沿科技,也凸显了低温技术在前沿科技中的重要地位。其中液氢储能系统展现了以低温技术实现高密度储能的新概念,颇有创意。诺依曼博士深入到研究方案细节,例如超导电流引线中的低温换热器。低温冷却装置的设计及应用对我国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例如,我国于2006年起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而成的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所应用的大型低温液氦系统,2017年起上海光源二期大科学工程所进行的大型超流氦低温系统的研制工作,等等。

讲座的后半部分,诺依曼博士针对低温绝热、低温参数的测量技术展开了深入的讲解。低温测量技术,是整个低温实验的重要支撑,是低温实验研究工作的“眼睛”。诺依曼博士从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入手,细致的对比了低温下温度测量的温度计选择,详尽地介绍了温度计安装,温度计接线长度,管内测量以及管外测量等实验细节。在实际温度计的测量应用中,诺依曼博士提到了要考虑温度计的自热以及热边界层的电阻,提出要对不确定因素造成的自热以及压降进行相应的平衡处理,来实现精准的测试结果。

诺依曼博士的讲座注重实例展示,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细节,体现了低温学科的严谨细致的风格。
讲座期间学生全神贯注,收益颇多,加深了对低温学科的认知也感受了诺依曼博士对待低温学科研究的严谨慎密的思维。最后提问环节互动积极,诺依曼博士耐心的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整场讲座学术气氛浓郁。
最后,曹强老师向诺依曼博士赠予我校精美的纪念品,参与讲座的师生与诺依曼博士一起合影留念。留下难忘的记忆。


(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孙正、李子木撰稿)